[ZZ]注音符号

http://zh.wikipedia.org/wiki/注音符號

注音符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Disambig.svg

注音”重定向至此。关于广义的语言注音方法,详见“标音”。注音亦指“注音输入法”。

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1913年开始推广、1918年正式推行的汉字标音符号,为小学基础教育和汉字学习必修内容之一。“注音符号”目前仍旧为台湾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之一,为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大陆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继续与拼音同时使用。

目录

[隐藏]

[编辑] 历史

1912年中国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采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制定“注音字母”,并在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注音字母以章太炎记音字母为基础,从他的方案中选取15个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汉字得出23个字母,并另造一字母“ㄦ”,共计39个。1920年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1930年,注音字母改称“注音符号”。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国音取代老国音,中文以北京音为标准,本来的三个注音符号“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后标注为只作拼写方言之用。

1932年教育部在“编定《国音常用字汇》特组会议”时决定,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添补一个注音符号“ㄭ”(U+312D.svg), 作为‘ㄓㄔㄕㄖㄗㄘㄙ’7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即虚母)。此外还有三个注音符号ㆭ(-ng)、ㆬ(-m)、(-n),这是用来解释声随韵母 (ㄢ、ㄣ、ㄤ、ㄥ)时使用的,(-n)的字形是ㄋ多加一笔直竖,ㄤ被解释为ㄚ+ㆭ、ㄥ被解释为ㄜ+ㆭ、ㄢ被解释为ㄚ+(-n)、ㄣ被解释为ㄜ+(-n); 同理复韵母ㄞ被解释为ㄚ+ㄧ、ㄠ被解释为ㄚ+ㄨ。ㆭ、ㆬ、(-n)单独使用的情形极少,‘嗯’通常念‘˙ㄣ’,但是也有人念成‘˙(-n)’因此偶有小说 或儿童故事书标‘˙(-n)’而不是‘˙ㄣ’;将‘嗯’念成‘˙ㆬ’的人也有,此时汉字写作‘呣’,因此也偶有小说或儿童故事书标‘呣˙ㆬ’,与国语(普 通话)不同,闽南语自成音节的ㆭ、ㆬ很常见,因此被收入台湾方言音符号然后收入Unicode注音符号扩展区用字,(-n)则没有收入故无法显示。

[编辑] 在台湾的推广

目前在现代标准汉语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86年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号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目前,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实际上不少人念幼稚园的时候就学过注音符号)。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在台湾话客家话的教学上,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

[编辑] 写法

直式



ㄨˋ




ㄨˊ


ㄠˋ
横式

ㄓㄨˋ ㄧㄣ ㄈㄨˊ ㄏㄠˋ
  • 依照中华民国教育部的规定,注音符号的“ㄧ(yi)”在直写时要写成“—”、而横写时写成“丨”。
    • 台湾国语教育一般使用直写,故在台湾一般人并没学过“—”,在横写时亦写成“ㄧ”。
    • 中国大陆由于废除中文直写,故字典等采用的注音符号字型,都固定造成“丨”的形状。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设定中文维基百科采用中国大陆研发的中易宋体(SimSun)字型显示,故显示出的注音是直写,与台湾人一般习惯不同。

[编辑] 符号来源与读音

注音符号来源(参考表)
符号 今字 来源/备注 本字读音 取声切韵
说文解字:“勹,裹也,像人曲行,有所包裹” ㄅㄠ 取其声
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 ㄆㄨ 取其声
遮蔽覆盖之意 ㄇ一ˋ 取其声
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但字型取“匸”),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 ㄈㄤ 取其声
ㄉㄠ 取其声
突/凸 ㄊㄨ 取其声
ㄋㄞˇ 取其声
ㄌ一ˋ 取其声
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 ㄎㄨㄞˋ 取其声
说文:“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 ㄎㄠˇ 取其声
(非“廠”之简化) ㄏㄢˇ 取其声
说文:“丩,相纠缭也。” ㄐ一ㄡ 取其声
ㄑㄩㄢˇ 取其声
ㄒ一ㄚˋ 取其声
取其声
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 ㄔˋ 取其声
取其声
象形。 ㄖˋ 取其声
今不分尖团读ㄐ一ㄝˊ ㄗ一ㄝˊ 取其声
今不分尖团读ㄑ一 ㄘ一 取其声
取其声
切其韵
ㄨˇ 切其韵
说文:“凵,饭器,以柳作之。” ㄑㄩ 切其韵
广韵:“丫,象物开之形。” ㄧㄚ 切其韵
说文:“ㄛ,反丂也。” ㄏㄜ 切其韵
“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
一ㄝˇ 切其韵
ㄏㄞˋ 切其韵
ㄨㄟ 切其韵
说文:“幺,小也。” 一ㄠ 切其韵
握于手之象形字, 一ㄡˋ 切其韵
说文:“ㄢ。艸木之华未发然。” ㄏㄢˊ 切其韵
又作“乚”。 一ㄣˇ 切其韵
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 ㄨㄤ 切其韵
说文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 ㄍㄨㄥ 切其韵
ㄦˊ 切其韵
ㄅ-bw.png
ㄆ-bw.png
ㄇ-bw.png
ㄈ-bw.png
ㄉ-bw.png
ㄊ-bw.png
ㄋ-bw.png
ㄌ-bw.png
ㄍ-bw.png
ㄎ-bw.png
ㄏ-bw.png
ㄐ-bw.png
ㄑ-bw.png
ㄒ-bw.png
ㄓ-bw.png
ㄔ-bw.png
ㄕ-bw.png
ㄖ-bw.png
ㄗ-bw.png
ㄘ-bw.png
ㄙ-bw.png
ㄧ-bw.png
ㄨ-bw.png
ㄩ-bw.png
ㄚ-bw.png
ㄛ-bw.png
ㄜ-bw.png
ㄝ-bw.png
ㄞ-bw.png
ㄟ-bw.png
ㄠ-bw.png
ㄡ-bw.png
ㄢ-bw.png
ㄣ-bw.png
ㄤ-bw.png
ㄥ-bw.png
ㄦ-bw.png
ㄪ-bw.png
ㄫ-bw.png
ㄬ-bw.png
ㄭ-bw.png

[编辑] 语调

注音声调采用黎锦晖的提案,调号标在最后的韵母上。

  • 阴平声不标号,重读或延长时可用“-”
  • 阳平声标为“ˊ”
  • 上声标为“ˇ”
  • 去声标为“ˋ”
  • 入声标为“·”(注:自国语定了以北京音为标准后,已取消入声)

一般而言注音标号标在最后一个字的右上方;横写时则是左上方或是最右侧(方便电脑输入)。

另有轻声,标为“˙”,标在最上方(横写时最左方);轻声只是将字轻读,一般而言不列入四声当中。

[编辑] 注音符号的排序

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时,次序大致依三十六字母的传统,以“见溪”开始,“来日”结束。字母的顺序规定如下:

  • 声母:ㄍㄎㄫㄐㄑㄬㄉㄊㄋㄅㄆㄇㄈㄪㄗㄘㄙㄓㄔㄕㄏㄒㄌㄖ
  • 介母:ㄧㄨㄩ
  • 韵母:ㄚㄛㄜㄝㄟㄞㄠㄡㄢㄤㄣㄥㄦ

1919年重新排定注音字母,依发音部位排列,即

  • 声母: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 介母:ㄧㄨㄩ
  • 韵母: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编辑] 电脑编码

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流行电脑编码,均有收录现代标准汉语的37个注音符号。台湾的 Big5 把注音符号收录在 A3 区段(注音符号内码为 A374-A3BA,调号为 A3BB-A3BF),中国大陆的 GB 2312-80 则收录在 08 区段(EUC-CN内码为 0xA8C5-0xA8E9,调号另行收录)。

在 Unicode 方面,自 1.0 版即收录了 40 个注音符号(包括ㄪ、ㄫ、ㄬ)在 U+3105-U+312C。台湾方言音符号则在 Unicode 3.0 版收录在 U+31A0-U+31B7 ,称为“Bopomofo Extended”区。

“ㄭ”(U+312D.svg)在过往各版本的 Unicode 均未收录。在2008年4月发行的 Unicode 5.1 版,把“ㄭ”放到 U+312D

Char Pinyin
v[v]
ng[ŋ]
ny[ɲ]

[编辑]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转换

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都能表示汉字的读音,因此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般来说,从注音符号转换为汉语拼音,可以直接将每个注音符号转换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即可,具体的对应可参见注音符号的表格,其中括号内即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 “ㄜ”和“ㄝ”同时对应于汉语拼音中的e,尽管它们的发音并不相同。在汉语拼音的写法中,“ㄝ”永远是复韵母的最后一个,这点可以用来根据汉语拼音辨别两者。另一个特殊情况是“ㄦ”汉语拼音写作“er”,但作韵尾时仅写“r”
  • 当既作声母又作韵母的“丨”、“ㄨ”不作声母时,“ㄨㄥ”在汉语拼音中写作“ong”,“丨ㄡ”写作“iu”,“ㄨㄟ”写作“ui”,“ㄩㄥ”写作“iong”,“丨ㄥ”写作“ing”,“ㄨㄣ”写作“un”。
  • 单成音节的“丨”、“ㄨ”、“ㄩ”分别写作“yi”、“wu”、“yu”。“ㄩ”在很多情况下写成“u”,详见汉语拼音方案
  • 在注音符号中,“ㄓㄔㄕㄖㄗㄘㄙ”等声母可以单独成音节。但汉语拼音中必须添加韵母“i”方可组成音节。故这些音节在汉语拼音中写作“zhi chi shi ri zi ci si”。附注:zhi在旧式注音中需加空韵“ㄭ”注成”ㄓㄭ”,新式中则不需,注成”ㄓ”,故汉语拼音以类似旧式的拼法,zh要加空韵i

[编辑] 注音输入法与键盘排列

主条目:注音输入法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