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T

[ZZ]带着手机去探险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1-2/152725.html 小胡子(郭建龙)的文章,发在写了就不能改的网站,呵呵,把我和孔雀名字都写错了,嘿嘿,错别字的好处是可以防止被人肉~ 改了森里错海拔的错误,改了我的博客地址,其他不论对错照搬。 带着手机去探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郭建龙 2009-10-30 23:09:04 核心提示:边探险边发博客。利用最普通的手机,探险极客们在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发来了现场报道。除了博客,对于探险者们影响更加深远的是手机GPS,因为它能帮助你一目了然地清楚自己的位置。科技让世界再没有了交流的障碍,不过,科技也让世界再没有了秘密,这对于探险者而言是祸是福,也许没有统一的认识。 边探险边发博客。利用最普通的手机,探险极客(Geek,深度玩家)们在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发来了现场报道。 越过一个海拔5300米的山口后,探险者蒋俊涛(网名丁丁)和唐正亮(网名孔雀儿)在茫茫的大雪中赶到了亚热镇。 这个几乎没有游人到达的小镇位于西藏西部,被一圈海拔五六千米的群山包围着。我们可以这样打一个比方:在拉萨人心中,偏僻的阿里地区是那么遥远,就像拉萨之于北京;而在阿里人的心中,亚热也同样那么偏僻。 这里有少量的固定电话,也没有网吧。不过丁丁可以用手机发表博客(ttrek.net),将自己最新的历险告诉给朋友们。 丁丁和孔雀儿是国内个人探险中最有成就的,前者曾经骑自行车穿越了30多天的无人区,后者曾经开发出了一条新的进藏骑行线路,号称进藏第八条线路的德拉姆古道,也是古代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作为国内最深入的个人探险玩家,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于科技产品运用的娴熟,用科技改变了探险的方式。 对于以前的探险者而言,如果深入到荒凉偏僻的险境,就意味着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一旦探险者离去,人们就很难再得到他的消息,出发后发生了什么,只有到他归来的那一天,人们才能知晓。 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崇拜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当赫定从新疆出发向西藏前进时,需要带上向导、副手,赶上一群牛羊和骆驼,带上狗。一路上的口粮就是那些牛羊,边宰边吃边行。由于天气寒冷,随着骆驼一匹匹倒毙,他们的行李也越来越精简。到把牛羊吃光的时候,他们也恰好走出了无人区。如果计算不准,或者被狼多吃了两只牛羊,就会饿死在里面,也没有人知晓。 而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丁丁的博客几乎每天都在更新,实时地展现给朋友们一个陌生遥远的世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辈子也不会去这个陌生的世界,但现在,却如同看直播一样看着别人去探险。 他的网站是自己用WordPress搭建的,这样的网站除了在电脑上访问,也可以用手机上,发帖、留言、回复,甚至上传照片,都非常方便,哪怕在最偏僻的地方,只要有移动网络就可以。 从丁丁的博客上,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在10月13日攀登了一座海拔5800米的死火山,10月18日,他们骑自行车翻过一座海拔5300米的山口。风沙、雨雪、可怕的道路条件,一切都写得栩栩如生。 他还通过博客告诉读者们,他们最新的计划是去探访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名叫森里错。湖面海拔有5400米,湖的周围是一圈的雪山。 他的朋友们也纷纷留言出主意,或者鼓励他们继续前行,这些留言也能够第一时间被丁丁看到。在极端的环境中,离开了朋友的鼓励,即使是铁人也会泄气。 “对于西藏而言,网络并非到处都有,但大部分定居点已经有了手机覆盖,移动互联网也成为了和外界最便捷的沟通方式。”丁丁告诉记者。 移动互联网也比手机短信更有效,用短信每次只能发给一个人,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更新博客,却可以让世界上每一个想看的人都看到。在全国热炒3G概念的时候,恰恰是这些极客们不声不响地把最实惠的技术运用到了生活之中。唯一需要的花费只不过是每个月20块钱左右的流量费而已。根据中国移动的包月资费,20元钱将有每月150兆的流量,对于博客而言已经够用了。 中国运营商在西藏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铺设网络。据记者曾经实地调查,在藏东地区的高山峡谷内,曾经是中国联通的天下,手持一款如意通手机,有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能发现信号。到了藏西地区,则是中国移动的天下。现在西藏的手机信号也实现了高覆盖,在乡一级的定居点基本上都有了信号。 极客们在路上总是能够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他们即便在偏远的地方抬头张望时,也许还没有发现其他人工建筑的时候,却首先看见了山顶高处中国移动的发射基站。丁丁在他的博客中就记载了他在一个山口发现基站的喜悦,在山口的寒风中用冻得僵硬的手指哆哆嗦嗦地发出一篇简单的博文与大家分享。 …

Vitrual PC镜像文件瘦身终极方案

我的ubuntu安装在vpc里面,因为升级系统和软件,造成vhd文件膨胀到12.3G之巨大,而实际文件系统只占2g左右空间! 也因为有自己的配置与安装程序,不想重新折腾,所以希望通过文件减肥来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尝试的方案与步骤: 1. 卸载软件和清理ubuntu的空间,虚拟硬盘中的空间已经缩减下来,但是对虚拟硬盘文件的大小没有改变!失败:( 2. 使用vpc自带的disk wizard功能压缩vhd文件,结果大小与压缩之前完全一致!失败:( 3. 寻找linux下无损分区软件GParted,并且使用LiveCD版本,将/分区压缩到4g,再次使用disk wizard压缩vhd文件,依然没有变化!失败:( 注意livecd在vpc下引导时x配置可能有问题,需要手动配置,选择分辨率,我用1024X768可以正常使用。 4. 虚拟另一块硬盘,挂到ubuntu系统下,用GParted的分区复制功能新建根分区,设置boot属性。复制swap分区。重新用新的虚拟硬盘替代主硬盘,发现无法启动!失败:( 5. 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出在新的硬盘没有安装grub引导,偷懒不想(也不知如何)手动安装grub引导。于是新建了虚拟机重新安装一次ubuntu,将新的虚拟机中的虚拟硬盘挂到原来ubuntu系统上做第二块硬盘,重复步骤4。此时用新的虚拟硬盘替换主硬盘,可以启动系统!成功减肥! 通过此番折腾,我的vhd文件从12.3G锐减至5.2G,硬盘硬生生多出7G空间,对于目前硬盘空间紧张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解放:)

GPicSync

这次用了holux m-241记录轨迹,数据不是很规范,生成的轨迹文件中没有时间信息,(一直误会了holux,今天20100408发现是kml的格式里面不支持航线里面的时间信息)而航点信息里面带时间信息。之前的软件gpsbabel和gpscorrelate处理不了不带时间戳的轨迹文件,尝试了很多转换的方式之后,放弃这两个软件,上网搜其他办法。 参考文章:http://digibbs.tech.163.com/bbs/nikon_d90/108267686.html 不过有点点和作者说的不一样,ms那个软件很不好用,我测试了几张照片,都是一个经纬度和海拔,而且picasa/picasaweb里面都无法查看gps信息。 反而是GPicSync虽然在输出里面没有显示海拔,但是看exif里面是有的(gps文件用gpx格式的,不要使用nmea格式,如果是nmea格式,GPicSync会自动生成一个gpx格式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丢失了海拔信息)。直接用普通的看图软件,比如xnview就能看exif,哪里要什么专门的软件来看,觉得没必要,除非能修改。而firefox装一个显示exif的插件倒是很有必要。 喜欢GPicSync可以直接处理raw格式照片,可以给我省很多事。输出信息和日志也很规范,方便检查,总的来说不错。 应该说,今晚能搞定照片了!

最近折腾的一些软硬件

1. mtk-241,找了一个版本的gpsview,可以调输出频率5hz,连接方式居然必须通过蓝牙,起初没想到…… 2. 入手Nikon D90,入手尼康16-85f3.5-5.6二手镜头。借了sigma 10-20广角镜头,借了尼康50f1.8定焦镜头。16-85和10-20的重量几乎一样,很郁闷,看来是不会带广角镜头出去了。 初次上手dslr,有些不习惯。d90菜单和功能都很复杂,只能慢慢摸索。 实际使用发现相机没有wifi、蓝牙或者其他无线传输功能很不爽,读卡器或者数据线真是麻烦…… 3. 购买d90兼容电池品胜el3e+一块,号称1400(原装1500)mah,有朋友说半块原装都不值,也有朋友说相似。我拿到手的时候电量45%,但是拍摄的照片似乎并不多(也可能视频拍多了,目前没有比较),对品胜电池性能表示怀疑。 4. lexar class6 8g sdhc卡一张号称20MB/s速度,Transcend class6 8g sdhc卡一张,号称15MB/s速度。雷克沙的做工和包装好些,带一个塑料套。创见的包装一般,无卡套。同为8GB容量,创见的卡比lexar的大了40M。雷克沙随卡送了一个image rescue 3软件(解压即可用),可以找存储卡上丢失的音频、视频、照片文件,支持多个厂商的数码产品,试用过了才知道非常强大! 其他的卡,sandisk class6的太贵,大概8g价格在255以上,不考虑了。曾经考虑sandisk的一种class4的卡,可以直接插入usb口,可惜被炒到了天价,放弃。 东芝的卡也是另一个选择。东芝和sandisk都是sd标准制定者(另外一个厂商没听说过也没见sd卡产品)。黑卡是class4,白卡是class6。 白卡最低价格140,没货,能找到的188,那人没理我,而且也觉得贵。 广州有个卖家说东芝的返修率高,代理总是换。关键还是价格不合适。白卡还有两种包装,旧的上面印的图案少些,新的图案多些,官网可以查到。 …